|

▲消防员阿斌(红衣)在等待他的战友归来换班
红星新闻记者∣韦星∣发自香港
2025年11月28日,香港大埔公路的元洲仔路段上,消防员阿斌(应受访者要求,阿斌系化名)在等待他的战友归来换班,他知道,他们一定可以平安回来。尽管昨晚(27日)11时许,原本已被扑灭的火苗在其中一栋楼内由内而外再次燃起,虽照亮了香港的黑夜,但却让人们在此刻增添了几许不安。
阿斌最牵挂的,当然是逐层扫楼灭火的战友,担心大火卷土重来,这样,疲惫的他们,将不得不再次投入战斗。
所幸,意外没有到来,大火在高压水炮的作用下,退去、熄灭、冷却,直至现在——这是香港大埔“11.26”大火持续72小时后的当下。
趁着休息的间隙,作为亲历并参与这场大火扑救工作的阿斌,以一名香港消防员的名义,谈到了他眼中的这场大火,以下是他的自述——
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,截至目前已从事消防工作11年,也听说或亲历很多消防救援的故事或场景。
1996年香港嘉利大厦也发生过一场火灾,当时火灾造成41人死亡。我没有参与那场火灾的救援,我当时还小,但成为一名消防员后,在培训或与前辈的交流中,他们也会提及那次火灾。我认为,那应该是香港历史上最大的火灾了,但这一次,再次刷新了近30年前的遭遇,这是香港人的伤痛。
“11.26”这场火灾比1996年那次火灾更为严重,主要体现在过火范围更大,持续时间更长,带来的伤亡更大。
1996年香港嘉利大厦的火灾,只是一栋楼起火,这次,宏福苑8栋楼中,除了1栋幸免于难,其他7栋都被烧得挺严重。目前公布的数据看,这次火灾带来的伤亡是史无前例的。
这次救援难度也很大。过去11年里,我在参与的火灾救援中发现,火灾多数是一栋楼里的一套房子或这栋楼里的两到三层受波及,通过与队友在楼上楼下以及水炮在四周的助攻,救火难度不是很大。
这场火灾救援的难度在于,宏福苑这八栋楼同时装修外墙,且楼宇之间的间隔不大,其中一栋起火没及时发现或扑灭,加上香港目前天气干燥又地处海边,风一大,一下子,火苗就“嗖嗖”往上窜,遍及周边楼宇。
香港在进行楼宇等建筑物外墙装修时,习惯用竹棚架,这对火势扩大也有一定影响。但经历这场大火带来的巨大损失后,香港也在反思并考虑推进金属棚架取代竹棚架。
从消防安全角度来说,我们肯定不支持8栋楼宇同时搭建外墙装修,我们希望一栋栋来,这样可以避免因火灾带来的风险扩大化,但法律没规定不允许人家同时搭建装修,法律只是规定要用合格的物料进行搭建。
这次火速快,当然也和高层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大量电梯竖井以及楼梯间有关,它们的结构就像一个烟囱一样,当发生火灾时,就会形成“烟囱效应”,加快火焰以及烟气蔓延。这个速度快到什么程度?每秒3至4米!比我们成年人跑步的速度要快得多。宏福苑这些楼高约120米,没遇到阻力时,火从楼下烧到楼顶,都不到一分钟时间,更何况有40多年房龄的宏福苑里,住的多是老人。
这场火灾过火范围广,这几栋前后左右相邻的楼宇同时起火,温度非常高,我们根本无法靠近,只好搭载高压远程水炮喷射,待火势逐步控制才逐一入户搜寻、救人。
好多房子的玻璃都被烧得炸裂了,屋内东西也烧了很多,有人躲在洗手间内被我们救了出来,但也有不少人已经“来不及”救了。大家知道,这其中也包括我的同事何伟豪……
“害怕吗?”有人这样问,但说实话,这么大的火,我从业十一年也是第一次遇到,不害怕是假的,但职责决定了火场就是我们的舞台,我们知道,有人在等着我们。
来源:红星新闻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