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强力监管科技行业近10年后,欧盟开始转变。
当地时间11月19日,出于对过度监管扼杀经济增长的担忧,欧盟公布了一项名为“数字综合法案”的改革计划,缩减、简化涉及人工智能(AI)和数据隐私的相关规则,寻求保持全球竞争力。
这一改革得到法德两大国的支持。前一天,据央视新闻报道,德国总理默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“欧洲数字主权峰会”上呼吁,加强欧洲数字主权。马克龙还称,欧洲不能在数字领域“沦为美中的附庸”,欧盟应以创新为先。
“很明显,风向正在改变。”布鲁塞尔数字政策咨询公司AWO联合创始人马蒂亚斯·弗梅伦表示,“一个以科技为核心、对其监管自豪了至少10年的大陆,现在几乎要彻底大转弯,重新思考其策略。”
改革也招致了批评声。反对者认为,这本质上是“欧盟在数字基本权利上的倒退”,迎合了特朗普政府对于欧洲过度监管的批评,削弱问责制无法彻底提升欧盟低迷的经济和竞争力。
监管束缚创新?
长期以来,欧盟一直被认为拥有全球最强有力的科技监管法则。欧盟委员会曾以反垄断泄露、数据滥用以及无节制传播非法内容为由,对亚马逊、苹果、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处以数十亿美元罚款,并强制其进行业务调整。
压力之下,欧盟现在呈现出转变立场的迹象,质疑法案中的繁文缛节已成为企业的负担。
“监管不能成为欧盟最好的出口产品。”芬兰籍欧洲议会议员、曾在Meta担任游说者的奥拉·萨拉说,Meta等企业面临着“如丛林般混乱的环境”,规则重叠或有时相互矛盾,拖慢了产品开发速度,迫使企业转向其他地方。
“我们有人才、有基础设施,还有庞大的内部单一市场。但我们的公司,尤其是初创企业和小型企业,常常被层层僵化的规则所束缚。”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·维尔库宁说。
在法国和德国的支持下,数月来,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推动简化AI监管规则的新提案,希望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负担,把人才留在欧洲,保持全球竞争力。
19日,欧盟公布“数字综合法案”,涉及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、《人工智能法案》、《电子隐私指令》、《数据法案》等多部法律。这只是欧盟更广泛放松监管举措的一部分。
自2018年生效以来,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致力于保护用户隐私,并对全球相关标准产生了影响。根据计划,欧盟将简化该条例中有关AI模型训练数据的获取,减少提示用户允许数据追踪(cookie)的弹窗框。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中一次性设置隐私偏好,不必在每个网站都面临大量请求。由于各国当局对数据保护义务的解释不同,欧盟还将统一实施该条例的规则。
欧盟还将淡化《人工智能法案》,这原本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AI的法规。该法案已于2024年8月生效,并分阶段实施。今年7月,包括空客、德国汉莎航空和梅赛德斯-奔驰在内的数十家欧洲大型企业要求暂停实施这项法案,认为该法案限制了欧洲模型开发。
法案中原定于2026年8月生效的“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”规则,将被推迟至2027年12月。
由于还需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的批准,这些变更可能从2027年起生效。欧盟委员会称,改革仍将维持欧盟严格的隐私标准。
该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瓦尔迪斯·东布罗夫斯基斯补充说,这些措施将在2029年前为企业和消费者节省50亿欧元的行政成本。
欧洲商业团体欢迎这些提案,但认为改革力度还不够。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协会(CCIA)的一位代表呼吁“对欧盟整个数字规则手册进行更全面、更有雄心的审查。”该协会成员包括亚马逊、苹果、谷歌和Meta等。
“先创新、再监管” 18日,“欧洲数字主权峰会”在德国柏林举行。峰会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,即在科技等增长领域,欧洲的表现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。
参会的马克龙呼吁欧洲避免在科技领域沦为美国或中国的“附庸”,欧洲人应该从客户变为执行者。欧盟还应在科技立法上转变重点,“先创新、再监管”。
“欧洲不想成为大企业家或大解决方案的客户,这些解决方案要么来自美国,要么来自中国,我们明确希望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。‘欧洲优先’需要成为我们的指导原则,从公共采购开始。”马克龙说。
2024年,由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·德拉吉牵头撰写的《德拉吉报告》警告称,欧盟必须提高生产力、大幅增加投资并改革其产业政策,否则欧盟将继续被美国等国抛在后面,面临持续的“生存挑战”。 欧盟的政策制定者正努力提升其数字经济地位。目前,欧盟只有
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,如音乐服务商Spotify、商业软件公司SAP和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。最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都位于美国或中国,如OpenAI、DeepSeek等。 马克龙进一步称,“如果我们让美国人和中国人拥有所有冠军,有一点是肯定的:我们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监管,但我们不会真正监管任何东西。”
默茨同样强调了欧洲“数字主权”的重要性,表示希望与商界、科学界和民间社会共同制定相关规则。“未来议题将主要在数字领域决定,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正争夺技术领导地位,欧洲绝不能把该领域拱手相让。”默茨认为。
《纽约时报》评论称,欧盟政策转变将走多远尚待观察,但这反映了欧盟日益增长的信念,即需要变革以振兴欧洲的竞争力。
基于“布鲁塞尔效应”,如果其他国家效仿欧盟,还可能产生全球影响。“布鲁塞尔效应”被用以描述欧盟对全球监管的巨大影响力,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、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阿努·布拉德福德认为:“欧盟是最有声望、最有公信力、最合法的模范监管机构,如果欧洲退缩,其他国家可能会认为‘也许我们也应该重新考虑’。”
被批数字基本权利的最大倒退
反对声认为,放宽这一举措会让欧盟失去主要监管者的地位,瓦解数字监管“为数不多的一道防线”,增加消费者风险,最终惠及美国大型科技公司。
特朗普政府曾批评欧盟规则不公平地针对美国企业,这次改革引发了欧盟是否屈服于美国压力的质疑。
19日,包括“人民与大型科技公司”在内的活动组织成员驾车穿过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,车上贴有巨大的广告牌,敦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站出来,反对特朗普和科技行业,捍卫欧盟的数字规则。
有不具名的欧洲议会议员指出,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拖延以避免遵守现行规则,对欧盟的游说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代价。欧盟委员会回应称,改革核心在于回应业界诉求。
来自传统多数派(包括左翼和中间自由派)的欧洲议会议员已表明,将对此投反对票。
127家非政府协会和工会组织曾在13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警告称:“除非欧盟委员会改变方向,否则这将是欧盟历史上对数字基本权利的最大倒退。”
一封由3个非政府组织签署、致维尔库宁的信中写道:“目前考虑的立法变革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简化。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、电子隐私框架和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核心部分将被放宽,明显削弱既有保护措施。”
也有观点认为,科技监管已成为欧洲经济低迷的替罪羊。“调整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不会神奇地解决欧洲的竞争力问题。”弗梅伦说。
意大利欧洲议会议员、协助起草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布兰多·贝尼费伊警告称,“声称欧洲必须在创新和监管之间做出选择,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。从经济角度看,削弱问责制是目光短浅且民主上不负责任的。”
来源:九派新闻
|